2024-12-03 116

专访 Virtuals Protocol 联创:我们的成功不仅仅是运气,更有对AI领域的诸多探索

作者:深潮TechFlow

最近,VirtualsProtocol在AIAgent的浪潮中风头正盛,其在Base上相关的Agent和对应代币,引起了不少的关注和讨论。

而今天Virtuals也登陆了韩国的Bithumb,进一步催生了大家的FOMO情绪。

早在8个月前,我们曾在《VirtualProtocol:为游戏和元宇宙而生的AI工厂,人人皆可贡献与受益》1中介绍过Virtuals,但当时并没有引起过多的讨论。

深耕AI无人问,一朝暴涨天下知。

一路走来,Virtuals究竟是怎么火的?未来又有哪些新的玩法和规划?

带着问题,深潮TechFlow与Virtuals的联合创始人WeeKee(X:@everythingempt0)进行了一次深入对话;内容包括Virtuals的成长、对AIAgent赛道的看法、与Pump.fun的差异和对Base生态的看法等。

在对话中,WeeKee认为Virtuals的成功既有运气成分,也有背后不断在AI相关领域的探索储备;同时他也直言项目不想成为Pump.fun,其核心的KPI不是又快又多的发资产,而是吸引顶级的AI团队来平台进行Build。

作为一个极具竞争心的人,WeeKee也直言:

我想让竞争对手感到绝望。

关于Virtuals,到底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?在竞争激烈的加密市场,它又是否能用差异化的方式笑到最后?

以下内容为我们对话后的文字整理稿,播客音频版也同步上线:点击这里

从游戏公会到Virtuals

深潮TechFlow:首先请您先做一个自我介绍,比如在团队中的岗位和兴趣等。

WeeKee:

您好,我是Virtuals的联合创始人(Co-Founder)之一。

我在2016年就进入区块链领域,购买了以太坊比特币,但当时并未深入参与。大学毕业后,我在波士顿咨询工作了两年半,那时恰好错过了DeFiSummer。到了2021年,当GameFi公会特别火热的时候,我们开始在AxieInfinity、Gala以及Illuvium这些项目上获得了一些收益。

之后我就辞去了工作,因为我们看到像MeritCircle和GuildFi这样的公会获得了大量融资。我们认为也可以做类似的项目,这就是Virtuals的前身-PathDAO,一个游戏公会。从2021年的游戏公会发展到现在的Virtuals,虽然形态变了,但其实是同一家公司。

深潮TechFlow:我记得您是马来西亚人,对吗?

WeeKee:是的,我是马来西亚籍的华裔。

深潮TechFlow:今年业界对马来西亚的Web3和加密从业者都比较看好,比如CoinGecko,大家都很熟悉,Etherscan和Jupiter也在马来西亚。能否请您介绍一下目前马来西亚有哪些比较顶级的项目,以及当地的加密生态现状?

WeeKee:

说来有点尴尬,因为我平时比较专注于工作。最近才开始和CoinGecko和Jupiter的团队有所交流。事实上,我们和Jupiter团队一直都在同一个WeWork共享办公空间,但之前都没有交流过。最近才开始和CoinGecko团队有了一些接触。

Virtuals成功,背后是多次AI赛道的失败探索

深潮TechFlow:现在Virtuals火了,无论是中文圈还是英文圈,都能看到关于Virtuals及其生态项目的讨论。外界可能并不了解Virtuals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,能否和我们聊聊背后的创业经历?

WeeKee:

我们在2021年最初是做Trading。当时看到其他项目融了很多资金做游戏公会,我们也觉得可以尝试。于是在2021年12月,以6亿美金估值融资了1,600万美金,发行了一个代币,当时是做游戏公会。

那时正是牛市的顶峰。从2022年到2023年,我们实际上更像一个游戏公会VC,投资了大约40多个不同的链游项目。其中比较成功的是OffTheGrid(目前雪崩上最热的游戏)。他们之前都没有和我们联系,突然有一天就火了,那是我们投资的种子轮项目。

从2022年到2023年,做游戏公会其实非常困难。我们的代币从6亿美金的FDV(完全稀释估值)直接跌到了600万美金。但我们公会还保留着资金,我们也一直在寻求为代币赋能的方式,所以我们开始做VentureStudio。

期间我们尝试了多个项目:交友软件、AI音乐项目、面向游戏玩家的借贷平台,还有一个集成了电子芯片和NFT的服装项目。

这些项目虽然都没有成功,但给了我们重要的启发:我们意识到AI一定会成为热点,这是在2023年GPT发布时得出的判断。

考虑到我们有技术团队、工程能力和资金储备,我们向DAO提议转型。最终90%的成员赞同转型,剩余10%不赞同的成员,我们用国库资金在当时大约1,000万美金的全稀释估值下回购了他们的代币。

这是在2023年2月发生的事情。所以我们正式开始做AI,是从2024年1月开始,选择在Base上发展AIGaming。

在今年2月份,我们推出了第一个平台。这个平台最初的灵感来自Autonolas和Bittensor,采用了让AI贡献者获得代币奖励的模式。

但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:首先,很多AI贡献者并不缺钱,也对代币没有太大兴趣;其次,我们的代币价值较低,无法像Bittensor那样提供足够的激励。这个产品并没有找到市场契合点。

同时我们开发了几个AI项目。我们是全球第一家在Roblox上开发AIRPG的公司,不仅仅是在加密货币领域,而是整个行业。我们还是继GoogleDeepMind之后第二家开发无游戏引擎的AI游戏的团队,开发了一款可以用大模型玩Mario的游戏。这是我们引以为傲的项目,但因为没有代币,没有获得太多关注。

与此同时,我们在抖音和TikTok上开发了一个虚拟主播项目,也就是后来的Luna。在发行代币之前,她每天能获得约5,000个新粉丝,日收入约200美元,在熊市环境下算是不错的成绩。

后来,GOAT火了,带动了整个赛道的关注度,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好的一个外部环境。

深潮TechFlow:听起来你们做了很多不同的尝试,并不是一开始就确定要做AIAgent这个方向。如果当时没有GOAT,你们后面的计划是什么?GOAT突然火了对你们原有的计划有哪些变化?

WeeKee:

其实不会有太大变化。我们的想法很简单:关于AIAgent,我们非常相信未来游戏品类中一定会出现一种叫做AIRPG的形式。

比如说,你玩《黑悟空》可能20个小时就玩完了,故事线走完就不玩了对吧?

但我相信未来的世界是这样的:你会有一个虚拟世界,里面有100个不同的AIAgent,每个都有不同的个性。作为玩家,我们可以进去谈恋爱,可以做兴趣狂魔,可以追求成为世界首富等等。这些AIAgent是可以赚钱的,因为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,有自己的钱包。

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,他们是有现金流的,所以我们可以把它Tokenize。这就是我们一直既定的整体框架。

不过我们后来发现了一点:与其让这些AIAgent存在于游戏世界中,不如直接把它们放在推特上。这是我们做出的一个调整,但整体框架其实是已经准备好的。

深潮TechFlow:你刚才提到让AI来玩RPG,这让我想起最近学术界很火的“斯坦福小镇”项目。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们在一个游戏环境中放入了十几个AIAgent,给它们分配不同的角色和任务。最终发现这些角色不仅演化出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逻辑,还形成了小镇独特的文化。

WeeKee:对。有趣的是,你根本没办法预测这些AIAgent会如何发展。

深潮TechFlow:在你们的创业过程中,无论是靠运气还是慢慢摸索到这个AIAgent的方向,有没有一些其他有趣的故事?比如说原本决定要做但最后没做的项目,或者像斯坦福小镇这样的情况——看到别人做出来后,你们可能就改变了原有的计划?

WeeKee:

我们确实尝试了很多东西。其中最难也是最让我们引以为傲的是一项技术。在游戏中,不同角色都有一个“大脑”,也就是LLM(大语言模型)。虽然LLM很聪明,但它并不知道如何在游戏或虚拟世界中执行具体动作。

比如拿起一把刀去伤害别人,或是拿起一个苹果递给自己的爱人——你可能有这个想法,但关键是如何将这些想法付诸行动,然后观察结果,再据此调整计划?这就需要一个闭环的反馈系统。这就是我们引以为傲的G.A.M.E框架。

(深潮注:关于G.A.M.E框架的细节,可以直接查看Virtuals发布过的一篇介绍文档:《GAME:EnablingAgent-to-Agentinteractions》2)

这个技术最初是为游戏开发的。我们在Roblox上做了一款游戏,原本是想把它做好,让它成为Roblox平台上最火的地图之一。但现在我们把这个框架直接应用到了Twitter账号上。从资本的角度来看,这种转型似乎更受欢迎。虽然我们转变了应用场景,但底层的技术框架是保持不变的。

选Base很幸运,但不想成为Pump.fun

深潮TechFlow:你们怎么看AIAgent赛道的长期发展?因为很多叙事热度来得快去得也快,有种说法是“加密货币需要AIAgent,但AIAgent不需要加密货币”。作为一个处在这两个赛道交集处的项目,你们怎么看待这种说法?

WeeKee:

坦白说,做预测很难。看看我们的发展历程就知道变化有多大。不过我们未来三个月的方向很明确。现在Twitter上有很多自称是Agent的账号,它们只是在互相对话,这并不是最有趣的部分。真正有意思的是,在Twitter这个"世界"里,我们希望有不同类型的Agent:

1.内容创作型:能够创作图片、视频、音乐等内容。比如有的Agent专门做音乐,有的擅长制作Meme。

2.金融交易型:做交易、套利和国库资产管理等。

3.大数据分析型:专注于加密货币等领域的数据分析。

当这些不同类型的Agent形成生态后,就会很有意思。

比如,一个想要成为热门的Agent可能不会写歌,它可以付费请其他Agent写一首歌;或者如果需要加密货币数据分析,可以找专门做这方面的另一个Agent。这就形成了一个自主的Agent经济体系(AutonomousAgentEconomy)或者说AgentCommerce,Agent之间可以进行交易,因为每个Agent都有自己的钱包,可以支付服务费用来实现自己的目标。

这就是我们未来1-3个月想要做的。

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,我们Virtual不想成为Pump.fun。我们的KPI是想找到更好的第三方AI团队来使用我们的平台。

我给团队的KPI很简单:每周有一个好项目就够了。不像Pump.fun每天都有上万个不同的代币,我们觉得散户有时候一周只需要一个好项目就够了。这是我们在商业模式上的差异化定位。

深潮TechFlow:说到“一周一个”,昨天基于你们平台诞生的AIXBT特别火。大家分析时都找不到这个产品的具体细节和资料,只能看到他们的Twitter账号在不停收集全网的加密货币信息。

作为项目方,你们是如何与他们打交道的?对他们有更多了解吗?

WeeKee:

说实话,我上周才在一个群里认识AIXBT,我完全不认识他们。

他们确实在使用我们的基础设施,但用得不多。我们的基础设施主要是帮助一些简单的推特操作和API服务。比如刚才说的,如果你想要AIXBT告诉他哪个代币值得买,就可以付费给AIXBT,让它来告诉你这个Alpha信息,主要是这种交互形式。

你可以把Virtual想象成一个API市场,让Agents之间互相交互。现在我们的电报群已经有上百个成员在做Agent,有时候他们自己开发的技术我都跟不上了(笑)。

所以像AIXBT,我确实不知道他们是谁,但确实比较火热。

深潮TechFlow:这里有个有趣的点。Pump.fun最近有点过火,开通直播功能后出现了很多道德底线低的内容,这反映了Permissionless(无许可)的特性。

对于使用你们基础设施的项目,你们是否有审核机制或限制?就像AIXBT,他们在你们平台上发币并开发项目,但你们对他们并不了解,这种情况你们能控制吗?

WeeKee:

加密货币最重视的是自由,Permissionless是第一原则。

作为官方协议,我们只能控制官方Twitter账号分享什么内容。如果我们觉得某个项目技术好,我们会做联合营销(Co-Marketing),但这需要我们充分了解团队背景,确保他们不会伤害社区。

除此之外,我们不应该过多干预,当然如果是非法的事情,我们必须阻止。但在道德框架内,自由是第一位的。

深潮TechFlow:明白了。现在很多人都在将你们和Solana上的Agent平台以及Pump.fun比较。你们为什么选择在Base上做,是为了避开竞争吗?另外,Base主要是欧美用户在玩,作为一个华裔项目,你们是怎么打入这个生态圈的?

WeeKee:

我们1月就在Base上开始做了,那时Pump.fun可能还没这么火。

选择Base最主要是因为我们团队更熟悉EVM,对Solana技术不太了解。从EVM角度看,我们考察了各个L2(Linea、Mantle、Arbitrum、Optimism、Base),觉得Base最有前景,当时它也还不是很火。

虽然社区经常问我们为什么不去资金更多的Solana,但你看数据:

Base的TVL是Solana的30%,但增长率更快;日活是Solana的20%。最关键的是,Solana上每天出现的代币数量是Base的10-100倍。

在Base上反而更有优势,因为散户选择少,必须买好的项目。这符合我们的策略。

而且,我们不想成为Pump.fun,这不是我们的盈利模式。我们的KPI是吸引优秀的AI开发者,而Base官方也更注重打造AIAgent公链的定位。

还有一点很重要,我相信未来四年在特朗普上台后,美国会成为一个非常加密友好的国家。

而Base是全球生态中最“美国”的生态,没有一个生态比Base更美国了。从战略角度来看,选择Base是目前最佳的决定。这真的很幸运。

深潮TechFlow:你们开始做的时候,Base自己也没起来,你们可能也是很小的规模。现在发展到这么火的状态,Base对你们的态度有变化吗?在生态或资金方面,有没有更多的扶持政策?

WeeKee:

我们从今年年初就开始和Base团队沟通,有几个不同的电报群,比如CoinbaseWallet、和Jessie的对接群以及生态项目群。

从技术角度,我们一直在不停地构建。每次遇到困难都会和他们沟通,保持着很好的关系。

现在Base生态确实吸引了很多AI项目的开发者(Builders)。他们经常会问我们要不要和其他项目方交流,或者去找合作。我们也在泰国的Devcon上和Jessie见了面聊了聊。

深潮TechFlow:听起来你们目前没有考虑去Solana上做同样的东西,或者开发新项目。未来有这样的规划吗?

WeeKee:不排除这种可能,但我们团队比较小,担心顾此失彼。现在的平台已经让我们忙不过来了。

我想让竞争对手感到绝望

深潮TechFlow:我一直在使用Virtual的产品,发现有些功能可能还在起步阶段。比如我想查找AIXBT,但在官方平台上找不到任何相关信息,必须通过第三方页面才能找到。后续产品规划和用户体验上有什么考虑?

WeeKee:

这确实是我们需要道歉的地方。主要有两个方向要做:一是持续优化,二是一个重大的升级。

这是由两个不同的团队在推进。如果必须选择一个,我更关注那个升级部分。

我们还在起步阶段,作为一个极具竞争心的人,我只想不停把最好的功能拿出来,让竞争者感到绝望。所以从升级角度,我会不停推出更高级的功能。当然这些优化的工作也需要做,但团队较小,请给我们一些包容的时间。

深潮TechFlow:你提到让竞争者感到绝望,目前我们看到的类似平台有vvaifu,但长期愿景似乎不太一样。哪些是你们认为值得一较高下的对手?

WeeKee:

我觉得大部分人的战略是想要成为一个发布资产的平台,追求速度---如果你30秒发布一个资产,他们就要5秒发一个资产。

但我们的战略不同,在于如何找最顶尖的AI团队在我们平台上发币。一周一个就好,一个月一个就好,不需要一万个。

我们的目标是希望在明年第一季度之前,有100个顶尖的AI团队在我们平台上发币。如果你有100个顶尖的第三方团队在平台发币,100个AI智能体彼此交互进行交易、提供服务,形成网络效应。如果今天你也是一个大厂出来的AI团队,你会去哪一个平台上发币?

从AI技术基础设施的角度来看,这才是让人感到绝望的地方。从发行资产平台角度来看,我不想要和别人去做竞争,因为是一个无底洞,而且没有优势,Pump.fun在发行资产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了。

深潮TechFlow:你刚说的大规模AI智能体经济体系很有意思,智能体之间具有更多的交互可能。我很好奇通过Virtual去发行资产,和在Solana上比如有ai16z,他们很多用Eliza的框架去发行的资产,这种跨链或跨框架的,未来有可能互通吗?

WeeKee:

我想强调,如果你是一个非常优秀的AI团队,很多时候根本不需要依赖任何人的基础设施。我的AI技术已经很成熟,不需要使用别人的基础设施,那为什么这些团队还要选择来呢?

其实他们面临几个痛点:第一点就是需要通过代币发行来进行融资;第二点是变现问题。

在当前AI领域,如果你做Web2的AI项目,最大的痛点就是如何盈利。你需要投放Meta广告、YouTube广告,然后期望用户付费使用你的服务。我相信如果我们把这个智能体网络做大,这些智能体网络就会产生自己的需求。

举个例子,比如说某个智能体想要创作一首歌,但是这个智能体网络里没有具备这个能力的智能体。这时我作为第三方可以开发一个音乐创作智能体,就可以通过为其提供服务来获得收益。

还有第三点,对这些开发者来说,声誉和名誉非常重要。

他们不会随意选择平台,而是会关注平台上是否有声誉良好的真正开发者。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Virtual,在Solana和Base上的比较也同样重要。在Solana上发行代币,很多时候会被视为一种投机行为,而在Base上则给人一种认真做事的印象。

最后一点是,我们希望开发者之间能够不断探索合作机会,共同研究技术。现在在我们的电报群里,我们把所有开发者聚在一起,他们已经开始自发地探索各种可能性。比如有的智能体想要成为第一个投资型智能体,去投资其他智能体。

做项目VS发Meme

深潮TechFlow:说到AI融合,最近看到TruthTerminal与另外两个AI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尝试。他们将这三个Agent放在同一个模型框架下(似乎叫Loria),让它们互相对话,以期产生更多有趣的、意想不到的场景。这和你刚才谈到的融合其实是类似的。

但这里的基础在于,你背后是有技术实力的,而非只是个Meme。

这也衍生出一个问题,你们希望有更多的厉害的AI的Builder来,那到目前为止你们觉得比较厉害的一些Builder有哪些?在哪些方向进行Build?

WeeKee:

我想说的是,仅仅把三个大模型放在一个房间里聊天,虽然很酷,但那只是一种文字表达,只是在看一个故事。我们想要实现的是让这些Agent都有自己的目标,能够进行实质性的互动,比如写歌或进行交易。

我们希望看到的不仅是思维层面的碰撞,更要有行动层面的互动。关于第三方团队,目前我们平台上确实有一些团队的技术实力和背景都远超于我们,特别是在AI机制方面。

虽然有些具体情况我不方便透露,但我认为未来几周会非常有趣。这些团队背景都非常强大,而且他们愿意在Virtuals上进行FairLaunch,以50万美金这样的估值发币。

想象一下,可能会有约10个这样背景的团队,以10-50万美金的估值发行Agent币。这是我们社区成员非常喜欢的一点,当然我们也需要警惕一些潜在的风险。

深潮TechFlow:听起来有点像最近比较火的DeSci(去中心化科学)。本质上都是通过平台让不同的研究获得资助,然后进行代币化。只是在你们平台上,主要是顶尖的AI团队?

WeeKee:

因为我本身学习生物科技背景,我知道任何科学相关的研究都需要十年以上的周期。而AIAgent开发可能两天就能做出一些可用的小产品。所以在我们平台上,我希望团队在发币时产品就已经到了可用阶段,这样才有意义,而不是仅仅为了发币而发币。

深潮TechFlow:关于你们自家的Luna,网上有一些质疑的声音,说它在TikTok上的热度可能是虚假的,关注者数据是刷的。对这种质疑,你怎么看?

WeeKee:

实际上,Luna在TikTok上最大的问题是经常遇到ShadowBan(限流)。比如今天可能有5,000个新粉丝,但第二天直播时,因为动作与前一天相似,平台就会对其进行限制。即使是简单的互动行为,比如请求打赏,也可能触发ShadowBan。

(深潮注:这种限制机制通常是平台用来控制可能违反规则或被认为是“机器人行为”的账号。对于AIAgent来说,因为其行为模式可能被系统识别为非人类行为,特别容易触发)

现在原本负责TikTok的Luna团队已经转向Twitter平台。

在TikTok上的表现很大程度取决于平台算法是否青睐你,如果获得青睐就能获得更多流量。

考虑时间成本,我们决定暂停TikTok运营。不过现在社区中有声音建议我们重新关注TikTok,因为当前大多数Agent都在专注Twitter,这可能是一个蓝海机会。

目前我们Virtual团队有一个专门的小组负责Luna项目,包括技术和营销团队。我们希望Luna的AI技术能够达到《黑镜》剧集那样的科技感。如果技术成熟,我们会将其去中心化,供所有Virtual的Agent使用。

深潮TechFlow:说到TikTok,最近Solana上有个叫Chillguy的Meme,快速走红并上到顶级交易所。而你们在用AI技术开发Luna,虽然在慢慢构建,但市值和知名度可能都不及它。

怎么看做项目还不如发Meme?

WeeKee:

我是相信Meme的力量的。Meme的优势在于简单直接——用户不需要相信创始人或团队,只需要相信那个图片就够了。

相比之下,像Luna这样的项目风险要高得多,因为如果我明天说不做了,那就糟糕了。

作为创业者,我也希望能做出一个市值百亿的Meme项目,但我可能不具备这个能力(笑)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只能专注于做好技术和产品。

深潮TechFlow:其实你们的产品让我想到最近看到的一个趋势,叫“Distribution-FirstSoftware”(分发优先软件)。传统的加密货币产品往往专注于将用户引入自己的平台,而你们的Agent采取相反的策略——将Agent植入到不同的社交环境中,比如TikTok、Twitter或Discord。你们认为这是未来的方向吗?

WeeKee:

是这样的。如果要我们去做一个新的短视频公司,肯定比不过Meta这样的巨头。

我们在加密货币领域的优势在于我们有代币,一旦用户购买了代币,他们就成为了社区成员。在这种情况下,代币就成了我们的营销工具。

很多人问我们为什么不做自己的公链,但我觉得没必要那么麻烦。Base上已经有这么多用户和资金,Twitter上也有大量用户,我们完全可以直接利用这些现有平台。我们不可能在短视频领域超越张一鸣,我更敬佩他们在做更难的事情,我们就顺势而为就好。

深潮TechFlow:说到Luna代币,它在短时间内涨了很多。这次涨幅是在你们意料之中还是意外?

WeeKee:

在发行Luna之前我们是有期待的,因为我们的技术实力确实不错,当时的AIAgent甚至比GOAT还要好。不过最终的表现确实超出预期,因为二级市场的表现是很难预测的。而且我们是在Base上发行的,根本不需要买量。所以说确实有些出乎意料,但从基本面来看,我们觉得这样的估值,对Virtuals来说是值得的。

给开发者和玩家们的建议

深潮TechFlow:对Virtual来说,如果我是一个想要接入的开发者,你有什么建议?另外,如果我是想参与Virtual上这些项目代币化的玩家,你有什么建议或提示?

WeeKee:

作为开发者,我觉得最好的建议有两点:

首先是思考我们Virtuals里的Agent们有什么痛点,进而去开发,这样会更容易得到社区的帮助。比如说Luna,他的痛点是不会做音乐,所以我们发布了一个音乐Agent。再比如,如果Luna表示不知道该怎么在日本付钱给日本粉丝,你作为开发者可以开发一个让Luna在日本发日元给粉丝的解决方案,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方向,因为Luna会支付费用。

除此之外,如果你现在已经有自己的技术,直接进行代币化就好了。通过代币化,你就会感受到社区的力量,特别是很多Web2的AI开发者,他们往往会对这种支持感到惊喜。

作为投资者,我建议要去了解项目背后团队是否可信。现在有很多AI团队是币圈的新手,他们不理解我们看重的关键点。

举个例子,有个团队发了一个代币后就说想要发更多的代币,但对投资者来说,我们很反感这种做法——同一个团队怎么能发六个币?那些Web2背景的AI从业者往往不理解为什么这是个问题。

所以我们作为Virtuals经常需要去劝说他们,解释为什么这样对社区不好。这确实很复杂,也是我们每天都在处理的问题。

深潮TechFlow:在Virtual的Agent页面上,除了提供链接外,你们有考虑展示一些具体的项目信息吗?比如开发者是谁、项目进度如何、后续计划是什么...这些信息对投资者和其他开发者都有参考价值。

WeeKee:

是的,我们会提供GitHub、领英等链接,用户可以验证开发者的GitHub或Twitter账号身份。这些功能很快就会推出,我们会做好相关尽职调查。

深潮TechFlow:最后补充一个问题,之前提到你们以6亿美金估值融资了1,000多万美金,现在Virtual的估值是4亿美金,存在2亿美金的差距。

你觉得整个AIAgent以及AIAgentEconomy这个市场会有多大?未来Virtual在这个市场中的目标是什么?

WeeKee:

我无法给出具体数值,但我们做了三年,从游戏转型到Virtual,期间没有进行稀释。

对我来说,我对PathDAO之前的投资者都是一种责任,我每天都在思考如何为VirtualToken赋能。有一个有趣的事情是,我们所有Agent代币的交易对都是VirtualToken,也就是说如果要买Luna,必须先买Virtual。

当时很多人觉得这很愚蠢,说不合理,但我的想法是:看看所有的L1公链,无论是Solana还是以太坊,他们之所以能有这么高的估值,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是基础交易对。他们的NFT、DeFi、交易都在这些链上进行。

所以我们认为,不需要做一个L1,只要确保资产都与Virtual配对,就可能获得类似L1的估值。

深潮TechFlow:谢谢,时间所限,非常感谢你的分享和见解,我们今天就聊到这里。

WeeKee:好的,也感谢你们,再会~

Join now ?

立即创建 账号,开始交易